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認識腦中風

認識腦中風
神經內科 陳俊憲醫師

腦中風(腦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之第二位,它也是造成中老年人殘障的最主要原因。 目前腦中風診斷與治療雖然有了不少的突破,包括新的腦血管疾病診斷技術(磁振或斷層血管攝影及血管超音波檢查)、急性腦中風新治療方式(如血栓溶解治療、顱骨移除降低顱內壓法)、預防性的頸動脈狹窄支架置放與頸動脈內膜切除術等。 但是並不是每個患者都適合新治療,因此積極的預防也是對抗腦中風的重要策略.  目前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的腦中風死亡率及發生率皆逐年下降,應歸功於高血壓治療的普及和醫療的進步. 反觀國內的腦中風死亡率及發生率則下降緩慢,可見國人對於腦中風前兆及預防的觀念有待加強。


腦中風的定義

  由於腦部血管局部性的阻塞或破裂出血,使腦組織受到損傷,產生各種神經缺損症狀。腦血管可分三大條,左右各一條頸動脈,後腦單一條基底動脈,各自掌管不同區域.因為腦部各區域掌管的功能各不相同,所以腦中風的症狀也五花八門.  常見症狀可歸納為  半邊肢體無力、麻木、言語不清,嘴歪、眼斜,暈眩,步態不穩 更嚴重則會意識模糊或昏迷、嘔吐、及大小便失禁等. 較為特殊的是後腦的基底動脈血管引起的腦幹中風會引起全身四肢無力,昏迷,甚至猝死.

腦中風的分類

1.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腦梗塞):因血管阻塞造成,分二類

  腦栓塞:從心臟或大血管的血塊隨血流進入腦循環而引起血管阻塞,常出現在心臟瓣膜疾病或是心律不整的病人身上.

  腦血栓:因腦血管硬化狹窄而導致阻塞,常出現在動脈硬化的病人身上,尤其是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菸以及飲酒過量等

2.出血性腦中風:因血管破裂造成,主要是由高血壓,少數是先天性血管異常脆弱引起。依出血型態分二類

  蜘蛛膜下腔出血:出血部位在腦部外層,蜘蛛膜下

  腦出血:血塊形成在腦組織內,依出血的部位造成不同種類的中風症狀

中風的高危險因素

就目前來說,中風的治療還不盡理想,所以預防相對重要. 要預防中風得先知道哪些人較容易發生中風.也就是誰屬於腦中風的危險族群。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很多. 一般可以分成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以及可以經由醫療或生活型態來加以修正的危險因子。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指的是高齡,男性及中風的家族史。而可以修正的危險因子指的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頸動脈嚴重性硬化,肥胖,吸菸以及過量的飲酒等。因此,家中成員如果長期有以上的危險因子,就可以算是腦中風的危險族群,要隨時小心腦中風的發生。最好定期健康檢查,門診追蹤.

1. 年齡:年紀愈大愈易發生中風。
2. 高血壓:腦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子。
3. 糖尿病:長期高血糖會加速動脈血管硬化。
4. 心臟病
5. 中風:曾有腦中風病史者以後發生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6倍。
6. 抽菸、長期酗酒:吸菸者為非吸菸者的2倍。
7. 高血脂
 
腦中風的前兆
常有人在門診詢問近來頭頸部僵硬,手腳發麻會不會是要中風了. 其實腦中風發生之前常常是毫無預兆的,不過有些人的確會在腦血管完全堵塞之前出現一些腦血流不足的徵兆,如突然出現同一邊的臉,手腳麻木或是無力,過了幾分鐘又好了.  也有人突然一眼視線不清或是變黑,也是過了幾分鐘又好了. 還有突然出現的頭暈, 口齒不清,吞嚥困難,走路不穩要小心可能是後腦血流量不足, 是腦幹中風的前兆. 不過這些前兆並不是每一位中風患者都出現. 想要確實了解有無中風的危險性,得靠一些檢查項目. 這類檢查以頸動脈超音波,64切腦血管造影較常使用.可以早期知道腦動脈硬化的程度,以判斷是否需要藥物或其他方式的治療.


腦中風的症狀
有時會遇到患者腦中風後幾天才到門診,甚至一直到惡化了才警覺到自己可能是腦中風才就醫.  那麼急性腦中風常見的症狀有哪些呢?常見的,包括
1. 臉部或一側肢體突然感到無力或麻木。
2. 突然視力模糊、多重影像或是一隻眼睛一邊視野看不到。
3. 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頸部僵硬。
4. 突然講話字句不清或聽不懂他人所說的話。
5. 無緣無故覺得暈眩、失去平衡或跌倒。
此外,有些相當嚴重的個案則可能早期即出現意識障礙或者昏迷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腦中風個案出現上述症狀的的情況絕大多數是日常生活中突然間發生的,但也有不少個案是在在睡夢中發生,一起床才發現。

為了改善一般民眾對於腦中風的認知,有一套簡單的腦中風評估表,評估三件事情:一、叫病人露出牙齒或笑,二、叫病人閉眼伸出雙臂十秒鐘,以及三、叫病人說一個句子。假如病患在過程中出現顏面下垂,手臂垂落,或者言語咬字不清等任何一個異常狀況,腦中風的機會則高達百分之七十二,這一套評估系統對於一般民眾判斷腦中風相當的有幫助。


什麼時候容易中風
清晨六點到中午
冬天:發生率比夏天多兩倍;腦出血以每年的十二月至一月為高峰。
情緒激動的時候

如何預防中風
1. 定期健康檢查
2. 時常量血壓
3. 保持心情愉快
4. 規律的運動
5. 均衡的飲食:少鹽、少糖、少油、少吃動物性油脂及內臟
6. 遠離菸酒等不良嗜好
7. 注意腦中風的前兆
8. 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患者應按照醫師的指示並悉心配合

高血壓是導致腦中風的首要危險因素,控制高血壓可以有效降低腦中風的罹患率。高血壓者將來罹患腦中風的機會是沒有高血壓者的五、六倍,好好控制血壓是預防腦中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腦中風的治療

腦中風的治療目前朝兩方面發展. 一方面是預防性的治療如藥物對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控制. 阿斯匹靈等血小板抑制劑的使用,以抑制動脈狹窄的惡化. 更進一步的是重度頸動脈狹窄的早期發現合併血管支架置放與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以保持腦血管暢通.

另一方面則是急性發作時的治療, 其實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單一的腦中風特效藥.這跟國人的觀念中,腦中風只要打通血管就可以好可能有些出入.  因為腦中風的範圍和阻塞血管的大小各不相同. 每一位病人需要的治療各不相同.  腦中風後需要接受的治療範圍極廣,包括適當血壓的維持, 體溫,血糖,輸液, 顱內壓升高的處理,都需要持續的監控.

目前熱門的話題是被視為中風特效藥的血栓溶解劑rt-PA. 血栓溶解劑有許多種目前只有rt-PA經研究證明可以改善與部份中風病人的復原情況.但是只有部分患者適合rt-PA血栓溶解劑治療急性缺血性腦中風. 因為若使用時機不當,也可能增加副作用。根據歐美學者使用rt-PA 的經驗,若使用於發病超過3 小時的患者,則病人產生腦出血的機率大增(3 小時以內增加6﹪,6 小時以內增加14﹪).也有研究顯示使用血栓溶解劑rt-PA 將會較未使用rt-PA 增加10 倍中風後腦出血的機會. 至於東方人會不會有較高的出血副作用,目前尚未有大行試驗可供參考.

其他的腦中風治療方式, 如放血等血液稀釋法, 神經元保護劑或是抗凝血劑治療,因為過去累積的臨床試驗無法證實有效用,所以都是依各個病人的狀況斟酌使用,並不常規使用.

除了以上個別的治療方式,另一個新觀念是腦中風中心的設立以提供整合的腦中風治療。腦中風病房以神經科醫師為主導,整合神經外科、神經放射科及復健科醫師,並結合專科護理師、復健師等專業人員,特別針對腦中風整合性醫療照顧。可隨時監控中風病情調整治療方式。 集合分析十數個研究結果顯示,腦中風病房的腦中風病人的死亡率,比住進一般病房的腦中風病人減少19%,而死亡率加依賴性重殘者的腦中風病人則減少28%。腦中風病房的病人恢復較好,各種併發症減少,被轉送到安養機構的病例也較少。 國內也有了數家醫學中心成立腦中風中心提供此等級的醫療,也期望能在政策的支持下可擴展到各層級醫院.

總括來說,中風的處裡上,應先教導民眾如何判斷腦中風的先兆,並趕緊送醫,但也需使民眾了解血栓溶解劑並非萬靈丹,治療過程亦可能伴隨潛在危險。再者,目前腦中風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也需推展到每一位民眾身上.才能使腦中風的發生率逐年降低.

2 則留言:

  1. 真正幹細胞治療法 (stem cell therapy), 也就是在中風發生, 72 小時內,縱使病患 GCS (Glasgow Coma Scale) 3, 在 上帝的恩典, nano-medication 之下, 也還有機會復原. 因為 nano-medication can breach:

    1. bbb (blood-brain barrier)
    2. bcsfb (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

    此外, 腦中的 adult stem cells (ASCs), 可以啟動 differentiation,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所以就可以讓死亡的 neuorns, 在恢復

    回覆刪除
  2. 真正幹細胞治療法 (stem cell therapy), 也就是在中風發生, 72 小時內,縱使病患 GCS (Glasgow Coma Scale) 3, 在 上帝的恩典, nano-medication 之下, 也還有機會復原. 因為 nano-medication can breach:

    1. bbb (blood-brain barrier)
    2. bcsfb (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

    此外, 腦中的 adult stem cells (ASCs), 可以啟動 differentiation,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所以就可以讓死亡的 neuorns, 在恢復

    回覆刪除